| 序号 | 姓名 | 获奖成果 | 获奖等级 | 
 
     
     | 1 | 顾金兰 等 | 哈大齐工业走廊理论研究综述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 | 宋惠玲 | 法学学科的实践性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 | 宋桂霞 | 为最终共同富裕铺好路——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对策探讨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 | 冯建国 等 | 论直接深入无意识的积极想象与内视方法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5 | 程  利 | 两岁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6 | 车晓彦 | 生命的礼赞——耿起峰花鸟画的审美追求 | 一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7 | 丁启明 | 人民监督员是完善检察制度的有益尝试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8 | 李  枫 | 论原始崇拜对萧红和迟子建小说儿童梦想世界生成的影响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9 | 韩妍容 | 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0 | 鞠  晶 | 汉语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1 | 张  媛 | 商业秘密保护:专门立法势在必行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2 | 韦  宏 | 儿童文学在高师中的地位与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研究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3 | 罗明江 | 美国教师评价与学校效能研究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4 | 高艳红 | 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、问题及对策研究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5 | 刘慧敏 | 历史文化视野中的香港都市书写 | 二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6 | 张小兰 | 大庆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地方特色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7 | 孙咏梅 | 图示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诠释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8 | 邬德林 等 |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19 | 杨铁军 | 集体林权的民法分析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0 | 任金凤 | 杨利民对西方古典戏剧艺术表现的积极接受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1 | 李宝燕 | 21世纪初国内情报学前沿领域研究分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2 | 杨松柠 | “大+时间名词(的)”再议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3 | 鄂玉梅 | 论“迁移”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4 | 温  泉 | 中国画的底蕴——诗词意境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5 | 康晓峰 | 北魏社会发展与楷书兴盛述论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6 | 赵雅杰 | 音乐教育重在以德为本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7 | 李  鑫 等 | 昙花一现——“韩流”变“寒流”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8 | 安  雯 | 整合音乐课程资源——高师音乐教学几点思考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29 | 张  宁 | 浅谈音乐教育与创新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0 | 李  敏 |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的发展及现状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1 | 刘晓华 | 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做到“三个一切”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2 | 何铁军 | 涉外离婚管辖权的冲突与解决初探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3 | 朱彩云 | 论弗吉尼亚·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4 | 黄丽双 | 论索尔·贝娄小说中犹太性的嬗变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5 | 刘春玲 | 论迟子建作品童年母题中的物人交感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6 | 包淑芝 | 浅析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模式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7 | 蒋淑波 | 论教师的教育权与体罚的边界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8 | 姜珊珊 | 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挑战及有关对策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39 | 孙建华 | 对愈演愈烈的考试作弊现象的思考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0 | 张荣东 | 论屈原、陶渊明对菊花人格象征含义生成的贡献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1 | 于艳华 等 | 立体思维促进语言学习的探讨——思维更新促进英语教学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2 | 赵树魁 等 | 试论高校后勤EAP的构建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3 | 孙玉红 | 研究性学习的理性追问——以语文课改为例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4 | 谢  巍 等 | 试论中国特色教育券制度的建构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5 | 杨晓玉 等 | 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6 | 蔡东霞 | 公平与质量:对学前教育“质量话语”的反思 | 三等奖 | 
 
     
     | 47 | 高  磊 | 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后续发展探析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48 | 姜  男 |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49 | 徐  晶 | 从词汇层面看网络语言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0 | 宋金花 等 |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大规模采用机考的探究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1 | 黄怡红 等 | 关于俄汉倍数和百分数增减的译法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2 | 葛艳辉 等 | 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策略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3 | 范中桥 等 | 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习几个问题探讨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4 | 滕  达 | 纯理功能在精读课语篇教学中的应用----以《高级英语》为实例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5 | 付晓东 | 现代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6 | 张英莉 |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创新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7 | 孙  蕾 | 谈高校声乐教师教学中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8 | 李国莉 等 |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59 | 刘  颖 | 谈高师美术教学法课《导入新课的方法》案例教学的应用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0 | 王  剑 | 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其对策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1 | 周慧敏 | 试论唐诗的清丽风格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2 | 房  丽 | 汉、唐婚姻制度比较研究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3 | 赵  静 等 | 论民众参与公共环境决策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4 | 丁亚丽 | 论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平衡机制的构建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5 | 李  旭 | 从《黑暗的心》的结构分析看康拉德对人性的探索 | 佳作奖 | 
 
     
     | 66 | 任广明 等 | 浅谈单簧管的音色 | 佳作奖 |